吴磊,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院副院长,2020年10月参加援疆工作,任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主要业绩:在“农业工程”一级博士点下设立“农业化学与生物材料工程”二级博士点,打通学院本硕博培养体系,助力新疆农业大学新农科、新工科发展。成立“新疆农业大学农业化学与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基金项目资助。招聘高层次博士人才4名,其中2人入选自治区级人才计划;试点实施学术型研究生助教聘任工作,制定执行《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助教工作实施细则》。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面向本科教学和研究教学设立课程思政示范项目7项。与山东滨州滨城区人民政府和黄海科技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奠定产学研合作基础。
援疆感言:在新疆农业大学援疆的486天是我人生最为丰富、最有意义的一段经历,万里援疆路、一世援疆情,我将作为校友再做贡献!
向玮,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10月参加援疆工作,任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
主要业绩:分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并协管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组织制定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学院林学学科作为第二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顺利通过验收,果树学获批第三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多次组织学院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申报和论证。林学和园艺专业成功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森林保护专业成功获批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点。积极组织课程思政建设,《果树栽培学总论》被列选为自治区思政示范课程。在教学管理方面,重点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保障等工作,组织学院开展说课试讲、教学质量常态化监督、授课竞赛、合力凝练教学成果等组合措施,学院选拔的3名青年教师获当年“十佳教学能手”称号。
援疆感言:万里援疆路、一生新疆情。因为援疆,发现了更加温暖的世界,更加美好的自己,援疆岁月也将成为我人生中最美的风景!
马峰,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10月参加援疆工作,任新疆农业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业绩:积极参与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通过完善学院研究生招生细则、修订研究生培养计划、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技竞赛、增强研究生培养环节监督力度等方式提升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援疆干部和对口支援高校优势,鼓励学院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并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申报书进行预评审,达到了良好效果。组织完成了自治区级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验收工作,学院两个基地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积极参与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的专业建设工作,2021年“交通工程”成功获批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承担《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工作,获批一项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新疆农业大学为通讯作者单位发表一区学术论文两篇。积极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向亲戚宣传了党的惠民政策的同时提供物质帮助,用真心拉进与各族师生群众的距离。
援疆感言:一时援疆行,一生新疆情!
石建初,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10月参加援疆工作,任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
主要业绩:主要分管科研管理、对外交流与合作、成果转化与应用等工作,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投身于援疆事业,为资源与环境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良性科研生态体系、提升整体科研实力、更好地服务于绿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身作则,带领团队获批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承担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并在沙湾与沙雅两地同时推广应用自身研发的智能灌溉施肥技术超万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节水20-30%、省肥15-25%、增产10-20%、省工15-20%、培训农技人员200多人),为提高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与现代化水平、促进水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并保护生态环境贡献了力量。
援疆感言:无悔援疆路,不舍农大情。援疆,于我而言,十五年前就已悄然开始,往后还将沿着促进绿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加速前进……
蒋庆,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10月参加援疆工作,任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业绩:不忘援疆初心,牢记使命,扎根边疆、无私奉献,无畏各种困难,发挥个人专长,与当地教师、各族学生结对子,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从一名教学科研型教师成为身兼数职的援疆人。分管工作上以一流专业建设和本科认证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性文件,提出了“一师多课,一课多师”的设想,与之相应的成立了多个课程组;教学方面,承担本科教学工作量339课时,选派优秀博士生作为学院师资到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联合培养博士学位,悉心指导;科研方面,与当地骨干教师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教研论文1篇,主持教研项目1项,联合申报并获批自治区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1项,2022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援疆感言:挥洒青春,用心援疆!
张蚌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1月参加援疆工作(博士服务团成员),任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主要业绩:坚持立德树人,2021年承担《土地资源管理专题》《农林经济管理方法论》等本研课程140个课时。加强科研项目申报,邀请疆内外专家把脉、一对一精准指导等,2021年学院立项项目40项,立项经费500万元,其中国家级3项,实现省部级天山创新团队新突破。落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十四五”对口支援框架协议,推进院际“十四五”交流互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合作。积极开展科技服务,牵头制定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方案,组织动员学院教师开展30余场讲座,累计培训4500人;作为骨干赴阿克苏、塔城、伊犁、博州、阿勒泰等20余县进行农业农村调研40余天,参与完成沙湾乡村振兴规划、阿勒泰种业振兴规划等编制工作。
援疆感言:结缘天山十年情、有缘援疆再续梦;展望未来,一定尽己所能,宣传新疆、赞美新疆、建设新疆。
袁明龙,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2022年2月作为中组部第22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参加援疆工作,任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副院长。
主要业绩:分管草业学院科研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践行“学习、交流、合作”的援疆理念。组织学院教师申报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科研项目立项数及到账经费持续增加。人才项目申报及获批有所突破,其中两位老师分别被遴选为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多渠道推动学院教师发表高质量论文,作为共同客座编辑在《草业科学》上组织出版了“新疆草业高质量发展”专辑,并以第一作者为该专辑撰写了导读。参与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为2023届本科生作考研动员报告,为2022级新生作入学教育主题报告,在学院承办的2022年自治区“草原生态治理学术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组织学院教师投身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桥梁纽带,积极谋划学校及学院与兰州大学的深度交流合作,助力草学一流学科建设。
援疆感言:一年援疆行,一生援疆情。走遍天山南北,小草大业。
杨柳依依意,离别惜惜情。中组部、教育部第九批、第十批援疆干部不远千里、扎根新疆,全力以赴、不负重托,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发挥聪明才智,展现实干担当,圆满完成援疆任务,为新疆农业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真情付出,新疆农业大学干部师生的永远铭记在心,离别在即,新疆农业大学向他们表达诚挚的感谢和衷心的祝福,新疆农业大学永远是您们的家!
刘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处长,2020年1月参加第20批博士服务团援疆工作1年,任新疆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后挂职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主要业绩:疫情期间,服从学校大局主动开展工作,协助院长负责学科建设、科研等专项工作。期间,起草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促成自治区2家科技企业与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推动学院产教融合等工作。参与学校第五轮学科评估校内组织及评审工作,参与研究制定了《新疆农业大学“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服务自治区科技创新,起草了自治区科技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工作向自治区教育厅提交了《关于新疆高校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意见建议》等建议报告。
援疆感言:一起努力,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一定能建好大美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