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还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新疆农业大学在创建一流农业大学进程中,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积极创新推动网络育人,让新媒体成为服务师生的抓手,努力办好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让学校与师生通过网络同频共振,让思想政治教育“走新”更“走心”。
一、新疆农业大学官微特点和成效
新疆农业大学官方微信(xjnydx1952)(简称“官微”)2014年4月认证上线,是新疆高校乃至全国高校中注册认证最早的微信公众号之一。官微由校党委宣传部负责管理指导,学生组织负责运营。截至目前,粉丝11.6万余人,2022年至今,发文500余篇,总阅读量450万,单篇平均阅读量9000次,转发量30万次。
官微在全国高校官微影响力排行榜中,常年居新疆高校第一名。2015年,获“中国大学新媒体百强高校”荣誉称号,《中国青年报》点评:新疆高校微信平台的标杆!2017、2018、2020年分别获“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新媒体类二等奖、三等奖、一等奖;2019年获“全国百强校园媒体”称号;2021年策划“同守护 共战疫”专题获全国十佳校园新闻专题作品;2022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宣传工作创新案例奖;2023年,入选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组织的2023年“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新疆优秀账号推选”名单,受到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和新疆互联网界联合会通报表扬。《新疆日报》曾头版刊发《新农大:善用新媒体 抢占新阵地》《新农大在新媒体上建新课堂》等文章,报道了学校利用官微开展思政教育、服务师生的情况,得到了社会认可,提升了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工作措施
1.入“深”。官微坚持内容为王,选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找准年轻人的兴趣,化大道理为小故事,深入浅出地把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大事要事“翻译”成师生爱看、爱读的内容。灵活运用图片、文字、短视频等形式,增强吸引力、扩大传播力。以“互联网+”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呈现和引导,通过线上反哺线下模式,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的传播高点。例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新生第一课、校庆等重大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向师生校友直播和推送,浏览量累计超百万,凝聚引发师生校友情感共鸣。同时,聚焦文化润疆,在报道策划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阅读获得感。如立足节气文化,结合当前网络碎片化阅读特点,在官方微信建立“农大二十四节气”专栏。该栏目以农大四季风景为载体,运用大众化表达,通过海报方式,将节气文化注入美景之中,将节气特点融入美图之中,将传统习俗渗入美文之中,使青年大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提升青年大学生文化涵养与能力素质,增强其文化自觉与自信。
同时,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近年,新疆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精心策划《学习时间·经典诵读》专栏,节目选取掷地有声、耳目一新、言近旨远、发人深省的文章故事,精心设计场景,以故事带入,通过师生诵读,以微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传播,破解了“理论教育一般都是理论专家、教授正襟危坐,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的灌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师生之间的距离,使理论教育有血有肉、变得鲜活起来。
2.落“小”。坚持“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理念,聚焦大学生学习生活日常,及时回应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育改革、就业创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按照需求策划相关内容。用师生听得懂、喜欢听的“网言网语”进行讲解。先后推出“奋斗者正青春”“人物咖”“农大故事”“教授对你说”“学习百年党史 诵读红色经典”“同守护 共战疫”等品牌或特色栏目,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同时,官微始终坚持为师生服务的理念,从师生群众视角着手,遵循贴近性、服务性、知识性的原则,做好选题策划。如上线云上VR全景校史馆,不仅让师生而且让社会广大群众都可以通过在线参观的方式,沉浸式感受新疆农业大学70余年的发展历程以及新疆的红色文化。官微已成为师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开展“三全育人”的重要平台。
2023年夏天,部分省区市发生洪水,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主动参加抗洪救灾,及时发布《管洪旭同学,好样的!》做好榜样人物报道。首发动物科学学院李斌老师首次发现格鲁西东欧螯虾在额尔齐斯河分布信息,引发热烈反响。发布城市林业012班校友李永生登顶珠峰的报道《8848.86!农大人登顶珠峰!》。发布2023年校运动会学校自主培育的伊犁马入场视频和大幅照片,展示学校的科学研究和育人成效。迎新期间,发布《收藏!新生入学信息化攻略来了!》,提供学校校园网络、身份认证、虚拟校园卡、校园门户、邮箱、远程VPN、校园GIS服务等各类入学信息,受到新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
3.做“好”。积极研究把握新兴媒体发展和传播规律,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着重在功能开发和服务定位上下功夫,贴近师生生活、倾听师生声音。菜单栏设置体现了以师生校友为中心的特点,分别为掌上农大、智慧农大、校史馆预约,并定期调整更换。2023年陆续上线了校史馆线上预约平台、VR全景、访客服务、校园宣传品审核等,新链接了校园文创产品,实现了校内外师生进出学校、参观校史馆、文创产品选购更加便捷。师生通过官微还能直接进入学校官网、新闻网、校报、校友网等平台,支持形成更友好的平台服务。
除此之外,每期文中还加入了客服为师生答疑,设置投稿邮箱,服务师生校友。官微高度重视网上舆论,转变工作思路,科学选择话题,引导积极正向能量传播,将舆情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化。针对学生在网上提出的浴室不够多,洗澡等待时间长的问题,对接相关部门,及时在部分公寓楼地下室新建浴室,实现学生不出楼就能洗浴。乌鲁木齐市水业集团开展学校地铁站一期给排水管线迁改工程,由于施工遇突发状况,家属区停水时间延长,学校及时协调乌鲁木齐水业集团连夜调运35吨生活用水,分设3个点位,持续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直至管线迁改工程结束供水正常。针对师生提出饮食不够丰富的问题,学校开发改造禾园三楼餐饮广场,加装电梯,于2023年9月正式开业,官微通过“图文+视频+活动”的形式发布《农大美食上新啦!内附彩蛋!》一小时之内阅读达1.2万,留言达300余条。
三、影响和辐射带动能力
十年来,新疆农业大学官方微信平台一直与时俱进,在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上不仅“走新”更“走心”。始终以创新的方式和手段讲好新疆故事,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厚植师生家国情怀,助推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有效地巩固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掌握了网络话语权。同时,新疆农业大学官方微信平台已成为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各类媒体的重要资源库和信息源,2023年,官微首发推送的近30条原创推文,被各级各类主流媒体进行二次深度报道或转发宣传,起到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
新疆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作为推动全校网络育人的重要力量,通过构建网络育人媒体矩阵、建强网络育人队伍、打造网络育人作品,努力提升网络育人工作质量,已构建形成了以新疆农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为引领,“一网一报一站五平台”(新闻网、校报、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视频号、学习强国号)八位一体的媒体矩阵。媒体矩阵将始终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不断探索中进步,不断尝试中超越,积极探索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打造全新的网络育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