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大新闻
【脱贫攻坚奔小康】系列报道六:志气为帆 文化做舟 向着美好生活出发
发布日期:2020-12-28  来源:托万克库木艾日克村   作者:刘泽昊 周松 浏览次数:544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们是学校里莘莘学子的好老师,是村民心中的好师傅,他们向基层群众宣传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带来新鲜的文化气息,传授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带领大家向着美好的幸福生活努力前行……他们是新疆农业大学驻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6个村的驻村干部。他们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力和科技优势,在加强村民思想教育、政策学习上下功夫;他们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激发广大群众树立摆脱贫困的勇气和志气;他们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畜牧业养殖等各类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脱贫增收能力;他们出点子、想办法,多途径帮助困难群众创业创收,带领基层群众向着美好生活出发。

学政策转变思想 强信心

  “玉素甫大哥,你放心,我的收购价只会比巴扎高,你可以不相信我,但不能不相信工作队吧!”在托万克库木艾日克村村民玉素甫·吐尔逊的家里,玉散江·依明“语重心长”地表达自己的承诺,每签订一家订单户,他都把工作队搬出来“说事儿”。


  校党委书记谢树青(左二)查看托万克库木艾日克村饲料加工设备


  玉散江·依明是托万克库木艾日克村1组的村民,大家都说他是一位敢想、敢闯、肯干、脑子活泛儿的好小伙。2017年,在托万克库木艾日克村“乡村产业振兴”村民大会上,玉散江·依明提议建设一个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厂,实现科学化、精细化、规模化养殖,当时,玉散江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不了解,没资金,也没找到合适的合伙人。一年来,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他系统学习了党的多项惠民政策。雇佣贫困户能够抵扣部分租金,可多雇一些人手,解决一部分人员的问题;生产规模上去了,吸收入股的人多了,筹集的资金多了不说,能申请的贷款也多,解决了资金问题;养殖技术、饲料加工技术不高,可以依靠新疆农业大学的工作队请专家来指导,解决了技术问题……玉散江·依明用心谋划。


  学校专家艾比布拉·伊马木教授(左三)合作社运营思路指导


  2018年,学校驻托万克库木艾日克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申请立项并实施建设的500平米养殖厂、2000平米饲料加工厂已全部竣工。玉散江·依明担任“兴农养殖合作社”社长。在学校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新疆农业大学的经济管理专家和动物繁育、动物医学方面的专家先后多次来村指导合作社的建设发展,给玉散江·依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进一步树立了玉散江·依明把合作社做大做强的决心和信心。

  合作社入股资金近50万元,有牛20头,羊250只,年收益超过10万元。2020年合作社新申请获批贷款64万元,计划购买20头牛、200只羊,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预计能解决20名劳动力就业。玉散江·依明坚定的说,“有工作队给我当后盾,我有信心领着合作社里的人一起挣钱、一起发财,给村里的年轻人做个榜样,给村里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校专家阿布力孜·吾斯曼教授(左三)指导养殖生产


  2018年以来,新疆农业大学驻村工作队利用村级党团组织阵地结合升国旗、村民大会、节日庆典等活动,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传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大力宣传脱贫攻坚目标、现行扶贫政策举措等,宣传各类惠民政策,开展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37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73万余人次,有效杜绝了“等要靠”思想,激发了群众战胜贫困的内在动力。

阔视野文化引领 扶志气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2019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进取楼学术厅传来朗朗的古诗词诵读声,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代热亚博依村小学一年级(1)班的阿力木江·司马义正在用标准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台下260余名小学生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随着吟诵,清亮的童声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从2015年起,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同在一片蓝天下”公益组织每年在儿童节前夕组织开展“我与亲戚过六一”联谊活动,邀请南疆小学生来乌鲁木齐开展为期4-5天的学习体验之旅,让孩子们走出农村,亲身感受外面的精彩世界,拓宽眼界、陶冶情操、丰富知识,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体会各民族之间和谐、美好与幸福,在小朋友的心中种下一颗向往未来、向往美好生活的种子。五年来,附属中学先后邀请近200名南疆的小学生来乌鲁木齐参观学习,筹集善款共计210908元,募集各类文具33909件。




  近年来,新疆农业大学驻村工作队不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先后组织村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23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5万余人次。2018年,“新疆学子百村行”文化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30余人赴阿瓦提县10个村巡回慰问演出。2019年,工作队邀请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艺术团、自治区文化艺术学校、新疆艺术剧院到驻村点演出40余场次。工作队先后组织3600余名村民到乌鲁木齐参观学习交流,使他们感受到乌鲁木齐的和谐稳定美好,感受到现代化农牧业的先进和大学的文化气息,树立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教技能专项培训 涨知识

  给钱给物,更要给技术。新疆农业大学驻村工作队始终紧盯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以问题为导向,适时开展技能培训,向农民送技术,送物资,送爱心。先后组织校专家教授面向群众先后开展林果业、蔬菜种植、棉花种植、动物养殖、动物疾病等方面的科技培训68场次,受益群众达10000余人次;解决农业生产问题30余项;提供畜牧兽医服务335次,治疗牲畜675头只;利用同期发情技术,对羊进行免费人工授精,出诊地区覆盖了全镇9个村及兵团阿拉尔市等地区。


  母牛高效繁殖技术推广现场会


  “阿教授,我家的母牛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不怀孕,养了几年都只有投入没有收益,您能不能帮帮我?”2019年初,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阿布力孜·吾斯曼教授在依提帕克村走访慰问时,养殖户玉苏甫·克然木提出的困难。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阿布力孜·吾斯曼教授现场指导B超使用技术


  经过调研,阿布力孜·吾斯曼了解到,由于养殖水平不高,拜什艾日克镇的很多母牛养殖户都存在着和玉苏甫·克然木同样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9年3月,借着新疆农业大学2019年“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科技计划”项目启动仪式的东风,阿布力孜·吾斯曼将自己团队申报的自治区农办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项目——《定时输精技术快速提高牛羊繁殖效率的推广示范》落地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


  母牛人工授精技术


  同年8月,阿布力孜·吾斯曼带领北京奶牛中心高级畜牧师宣柏华成员在内的技术团队来到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开展母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推广指导,项目团队免费应用此项技术对全镇415头母牛发情情况进行了专业检测,并对未受孕的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免费配种,极大的提高了母牛受胎率。


  团队成员北京奶牛中心高级畜牧师宣柏华现场检测母牛受孕情况


  看到自家母牛逐渐隆起的肚子,玉苏甫·克然木激动地说:“我是村里的贫困户,是国家的好政策和新疆农业大学老师们的鼓励和帮助,我养起了母牛,但由于不懂技术,母牛总是不怀孕,现在有了新疆农业大学的科技帮扶,我在脱贫的道路上一定会走的更稳!”

找路子出谋划策 扩思路

  “感谢工作队,让我们全家过上了好日子,现在鸽子是我增收致富的宝贝。”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依提帕克村贫困户卡哈尔·艾合麦提握着依提帕克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的手激动地说。

  家家养鸽子,人人玩鸽子,是依提帕克村的普遍现象。工作队从发展庭院经济角度出发,出谋划策,将村民爱养鸽子的爱好变成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法宝” 。


  鸽子王与鸽子


  村里的贫困户卡哈尔·艾合麦提从小养鸽子,也爱鸽子,是宁愿自己吃不饱,也要把鸽子喂饱的“怪巴郎”。工作队看准了卡哈尔的这股“痴”劲,收集了近几年鸽子发展的相关资料后,向卡哈尔提出了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将肉鸽养殖转向观赏鸽养殖的建议。工作队帮助卡哈尔按照标准改造一座近30平米的鸽子圈舍,积极与新疆农业大学畜牧专家对接,帮助引进3种观赏鸽,协调畜牧专家传授卡哈尔养殖观赏鸽技术,多方协调为卡哈尔争取到阿克苏市观赏鸽协会会员资格。在工作队的帮扶和其自身努力下,2019年,卡哈尔售卖观赏鸽和鸽苗年收入10万元。2020年3月,他以10万元的价格卖出一只观赏鸽,赢得今年“开门红”。目前他已拥有近300羽观赏鸽,实现了卡哈尔鸽子发家致富的梦想。


  驻村工作队与卡哈尔·艾合麦提一起观赏鸽子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卡哈尔带领乡亲们一起养鸽致富。他动员全村贫困家庭发展观赏鸽养殖,从棚舍建设、鸽苗选择、日常饲养,到市场销路,他都全力协助,带着乡亲拓宽致富门路。

  新疆农业大学“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始终把带领当地百姓特别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责任记在心上,落在行动中,6个驻村工作队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为基层群众增收出谋划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递交了完美答卷。


编辑:万婷  审核人:赵晓露